您好,欢迎进入哈尔滨市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行业协会!

黑龙江省服务贸易协会

打造服务贸易发展“金”引擎

来源:中国城乡金融报      发布时间:2023-12-21

当前,服务贸易已成为

推动外贸增长、培育国际合作

和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力量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

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

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

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强调,以服务开放推动包容发展,以服务合作促进联动融通,以服务创新培育发展动能,以服务共享创造美好未来。服务贸易已成为构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新格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力量。




新引擎带来发展新趋势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呈持续增长态势,发展韧性较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我国2023年服务进出口总额53445.3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出口21826.7亿元,下降7.4%;进口31618.6亿元,增长23.5%;服务贸易逆差9791.9亿元。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已拓展到11个,服务业增加值达13.2万亿元,占示范区当地生产总值的69.7%;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508.5亿美元,占全国服务业引资的55.6%;高技术服务业占示范区当地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的43%,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已成为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引擎。

与此同时,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在不断优化,科技、电信、文旅、金融等13个重点行业领域陆续推动开放,呈现出绿色低碳、知识密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特征和发展态势。这些新特征和态势持续为服务贸易赋能增效,激发新的增长点。

以可数字化交付服务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为例,今年上半年,我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规模同比增长12.3%,高出服务进出口总体增速3.8个百分点:其中,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出口增长16%,高出服务出口总体增速21.9个百分点。截至10月末,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22308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12696.1亿元,增长10.4%;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9611.9亿元,增长7.1%。可见,以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密集型等为主要特征的新趋势,在不断拓展服务贸易的深度和广度的同时,也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为服务贸易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全新的活力和韧性。






提升金融服务数字化水平





服务贸易是一篇“大文章”。全力做好这篇“大文章”,必将成为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过程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银行等金融机构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到服务贸易转型升级过程中呈现出的新趋势、衍生出的新业态及蕴含的潜在商机,提前谋划布局,练好内功。要积极顺应服务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有效结合其新特征,因地制宜,适时创新产品和服务。

首先,要立足自身的传统业务优势,稳扎稳打,持续练好跨境金融、外汇外贸等领域的专业基本功,为服务贸易型企业或商家做好线上线下账户开立、资金汇兑、跨境汇款、结售汇、存贷款、现金管理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不断提升服务的精准度、体验感和便捷性,增强客户黏性和忠诚度。由于服务贸易将服务业和制造业紧密融合,产业链和供应链也随之融合,相应的配套金融产品需进行创新升级,不断延伸金融服务触角。要精准找到产业链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的“两链”结合点,打造贯穿“两链”的一站式金融服务。

其次,有效运用数字化转型成果,提升金融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创新数字化跨境金融服务。要充分认识并把握好服务贸易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强化数字要素和数字技术在服务贸易中的深度应用,不断提升数字化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要将数字金融服务融入服务贸易的全过程,赋能服务贸易数字化成果。还应充分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分析识别市场趋势、挖掘交易机会,优化金融服务方案和模式,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此外,稳步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银行等金融机构承担着人民币跨境结算与支付等重要职能,是人民币“走出去”的主要载体,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中扮演着支撑性角色。服务贸易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一个契机。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深度挖掘服务贸易型企业的金融需求,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持续提升业务创新能力,量身打造专属于服务贸易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不断丰富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的产品体系,加快推动产品升级,助力服务贸易型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要强化风险管理和合规意识,不断优化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提升风险管理手段的适应性和有效性。深入研究服务贸易领域及境外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惯例,有效防范境外监管风险和合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