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哈尔滨市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行业协会!

黑龙江省服务贸易协会

打造服务外包示范园区 促进服务外包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1-06

打造服务外包示范园区

促进服务外包产业高质量发展

哈尔滨市商务局

2021 年 12  4 

 

2009年,我市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同年,市信息产业局认定中国云谷等8个园区为市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2018年,市商务局认定科技创新城为市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到目前为止,我市已认定9个市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形成了两个集中园区(“中国云谷”和科技创新城、三个专业园区(地理信息产业园、动漫产业基地、呼叫中心)、四个大学园区(哈工业大学科技园、哈工程大学软件园、哈理工大学科技园和黑龙江大学软件园)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为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一、市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基本情况

(一)两个集中园区

1.中国云谷。位于平房区松花路9号,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以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为龙头,提供基于云计算基础设施平台的云存储、云备份、云弹性计算等服务。以建设全国规模最大、运营成本最低、最绿色节能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基地为特色,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电力和水资源丰富、科技研发人才充裕、人力能源成本低廉等优势,构建完整的云计算技术核心产业链。中国云谷已成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示范城市核心区、国家工信部批准的“国家云计算基地联盟成员单位”、“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成员单位”和“战略合作基地”;荣获国家工信部颁发的全国“最佳云计算产业环境奖”和“最具发展潜力园区奖”殊荣。入驻服务外包企业20余家。重点企业有国裕数据、德莱维等。

2.科技创新城。位于哈尔滨新区核心区域,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创新创业广场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加速器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重点发展金融商务、科技交流、科技展示交易中心、对俄合作、总部经济、现代电子信息等产业。入驻服务外包企业200余家,重点企业有哈电国际、工大软件、海能达、安天科技等。

(二)三个专业园区

1.地理信息产业园。位于利民开发区学院路,成立于2003年,是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服务外包为主营业务的特色园区。园区总占地面积24.5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现已完成7.8万平方米建筑,包括综合办公楼、创业中心、综合服务楼、员工公寓等。目前园区服务外包业务主要包括地理信息数据加工与生产、航空摄影测量及海洋测绘。建筑面积为9.1万平方米。主要从事地理信息服务、地理信息数据加工处理等。入驻企业数量为 21家,重点企业有海天地理。

2.黑龙江动漫产业(平房)发展基地(含哈尔滨国家广告产业园)。现有平房区渤海路和道外区先锋路两个片区,占地面积共计56万平方米,服务外包企业70余家,包括品格文化、新洋科技、鑫时空、亿林网络等目前基地拥有原创动漫作品66部,其中在央视播出的作品13部;动漫电影3部,2部已经上映;制作影视作品5部,其中2020年3月农村轻喜剧《猫冬》在吉林电视台播出;游戏50款,14家企业的24部作品先后获国内外各类奖项39个,其中《云奇飞行日记》获得法国秋季戛纳电影节“最佳动画片奖”,首部水墨动画短片《秋实》入围柏林电影节。5个项目入选文化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扶持项目。

3.联通呼叫中心园区。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延兴路45号,原黑龙江省邮电学校(隶属于黑龙江省联通公司)院内,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无服务外包企业入驻。

(三)四个大学园区

1.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园。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邮政街副434号,是依托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起来的A类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成立于1999年12月,是科技部、教育部首批确立的15家试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2001年5月经国家验收合格,被正式批准授予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005年12月和2013年3月分别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主要以孵化高新技术企业为主,涉及计算机及通讯、能源及交通、新材料及材料设备、机电一体化、建筑及环境等领域。入驻服务外包企业有哈尔滨工业大学东亚电子仪器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2.哈尔滨工程大学软件园。位于南岗区南通大街258号,2001年投资建设,园区占地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孵化场地3万平方米。紧密依托学校船海领域雄厚的科研实力和技术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将园区主要发展方向定位在海洋科技设备、能源设备等船海技术研发领域,以信息化、机电一体化、计算机软件及控制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海洋科技设备、流体机械、能源设备等技术研发为主要发展方向。入驻服务外包企业有哈尔滨哈船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园。位于南岗区学府路56号,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2003年创立科技企业创业中心(孵化器)起,历经区级、市级、省级孵化器、省级大学科技园,2009年晋升为国家大学科技园。现已出售,无服务外包企业入驻。

4.黑龙江大学软件园。成立于1998年6月,位于南岗区学府路68号黑龙江大学科技大厦中,孵化场地面积1万平方米,其中6200平方米作为企业办公场地,其余3800米用于开办科技市场。入驻的服务外包企业有黑大伊思特。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虽然已经规划并初步建成了9个服务外包产业园,从总体上来看,园区发展缓慢,服务外包企业入驻少,服务外包业务量低,产业集聚度不高,相应的配套设施滞后,难以支撑我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园区管理体制机制落后。目前市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的管理主体以所在区的政府和大学为主,部分园区采取管委会模式,还有部分园区甚至没有管理机构主体,管理体制不够科学。园区发展的专项配套措施不完善, 管理模式粗放,从政策、资金、制度上聚焦园区发展的局面还未形成。各园区目前的招商、建设和管理团队市场化运营的知识和能力不足,相对园区“专业化、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方向,现有的运营团队远远不能满足园区建设和发展的要求。

(二)园区产业集聚度低。四个大学园区和联通呼叫中心园区内服务外包产业的特色不鲜明,服务外包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业务额低,产业集中度低。四个大学园区基本上以大学生创业孵化器为主,入驻服务外包企业很少,基本上名存实亡。其中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园已卖给第三方,不复存在。哈工大科技园、哈工程大学科技园和黑龙江大学软件园分别只有一家服务外包企业入驻。联通呼叫中心园区从建设初期开始,由于园区管理部门对园区的定位和发展思路发生了变化,后续建设没有再进行,一直没有服务外包企业入驻。科技创新城、中国云谷、动漫基地和地理信息产业园各自有一批服务外包企业入驻,但也不同程度上存在园区内企业关联性不强,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等问题。

(三)园区发展速度慢。9个示范园区中除科技创新城外,其他8个园区建成使用以来,建设投入的力度不大,园区建筑面积未增加,基本上保持在十年前的状态,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园区发展主要依靠财政拨款, 由于基础建设投资回收周期较长, 加之园区自身的造血功能尚未健全, 建设资金不足且没有有效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导致园区的总体开发、配套建设速度缓慢。尤其在完全行政手段运营模式下, 资金问题往往使得管理者在工业园区的运营管理中有心无力。

三、工作对策和建议

在目前我市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基础上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打造一批市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改变现有的市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格局,推动我市服务外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创新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

1.借鉴深圳园区建设管理经验,积极推行市场化运营管理模式。市场化使得深圳园区充满活力和竞争力,园区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企业获得良好发展空间,降低了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为园区带来更大收益,促进园区提供更好服务,园区和企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成为利益共同体,双方合力推动园区更好发展。园区市场化解决了政府主导条件下园区管理低效、服务不到位、发展缓慢等困扰园区的各种难题,我市服务外包园区应借鉴这一经验。鼓励园区与所在地政府实行财税分成、财税包干等财政管理体制,采取“划分收支,核定基数,超收分成,风险共享”的财政管理体制,保障各方人员工资和最低运转经费需要,对增收部分明确分享比例,以充分调动园区发展的积极性。财税分成模式运营成熟后,逐步赋予园区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权,提高市场化运营程度和水平,最终实现园区管理“小政府、大市场”模式,增强园区活力和竞争力。

2.完善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促进机制。建立市级服务外包园区激励和评价机制,对现有的9个示范园区实行动态管理,适当调整,加强对园区的政策支持。一是对园区产业集聚度高,入驻企业多,管理机制健全,作用发挥好的示范园区,重新认定为市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二是对园区产业集聚度低,入驻企业少,管理机制不全,作用发挥不好的园区,逐步淘汰出市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三是结合全市开发区(产业园区)考核办法,对全市范围内有一定服务外包产业聚集度、入驻部分服务外包企业、具有发展潜力的开发区(产业园区),逐步纳入到市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四是加大对示范园区的政策支持。做好国家、省级和市级服务外包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能,结合示范园区的考核,将资金项目向市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倾斜,支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二)确定园区发展方向,打造重点园区

以推进全市服务外包发展为出发点,依托现有的园区发展基础,以哈尔滨新区为核心,充分发挥区县的作用,重点建设个市级服务外包园区,形成全市服务外包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引领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产业高质量发展。

1.数字服务外包园。以科技创新城为核心,按照国际水准、国内经验,发挥哈电集团、软件园、哈尔滨银行、中俄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等载体作用,建设工程技术工业设计、软件外包信息技术外包、金融服务外包等数字服务外包园区。创新服务外包模式,引导数字服务企业入驻园区,提高集聚效应,努力建成数字服务出口基地。

2.云计算服务外包园。以中国云谷为核心,统筹布局国家云计算产业示范基地、中移动、中联通、省电信综合数据机楼项目、国裕数据、龙江网络北方云大数据产业园等载体功能,推进中国移动哈尔滨数据中心二期、北方云大数据产业园等大型数据中心建设,着力打造云计算服务外包园区。

3.人工智能服务外包园。哈南机器人产业园区依托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领域的设计研发、工业软件、信息技术、测试验证、维修维护、咨询服务等人工智能服务外包,打造技术领先、特色突出的人工智能服务外包园区。

4.动漫服务外包园。平房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依托,面向香港、日本、韩国、俄罗斯等离岸市场,瞄准新传媒、影视娱乐、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领域服务型消费需求,重点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动漫研发外包、手机与网络游戏研发外包、影视制作外包,形成具备区域竞争力的动漫服务外包园区。

5.新媒体产业园。以哈尔滨国家广告园为依托,通过培育头部直播机构、培育有影响力的MCN机构和孵化一批具有龙江特点的“爆款”网红品牌,实现产业聚集、行业整合,快速形成新媒体产业链布局,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6.人力资源产业园。“中国·哈尔滨人力资源中心”(香坊区和兴路38号)为依托涵盖服务外包、劳务派遣、薪酬设计、高端寻访、人才测评、企业诊断、培训等全产业链的各种业态,形成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人力资源企业和社会组织多元入驻、各要素有机融合的一体化园区。

(三)制定全市促进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

1.研究制定专项支持政策。在市级层面制定促进服务外包包园区发展的支持政策,通过等多方面激励措施,形成各部门从政策、资金、制度上聚焦服务外包园区发展的局面。从规划、土地、金融、财政、税收、人才引进、服务等环节,找准投资增长点,精准供给有效政策,全面创新招商引资政策,力争在总部机构、龙头企业、旗舰项目、功能平台等集聚方面实现新突破,培育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发展新动能。坚持规划引领,以特色产业园区为依托,发挥产业地图对产业投资的引导作用。培育创新动能,打造数字经济基地。落实土地要素保障,支持园区建设用地。设立财政金融支持政策,设立先导产业基金、新基建信贷优惠专项、中长期信贷专项资金等,支持园区建设发展。加大投资促进支持力度,做好项目落地全流程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对重点招商项目引进人才,在落户、住房、子女教育方面等予以优先支持。

2.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市现代服务业招商工作专班作用,大力开展现代服务业招商工作,组建招商团队,制定招商图谱,建立项目库、目标企业库,整合全市招商政策,将服务外包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招商工作的重点,努力拓宽招商渠道,引进市场化招商机制。加强与第三方机构合作,适时组织举办服务外包专项招商对接会,加大电信计算机和信息、商务服务业、生物医药、研发设计、物流配送、采购销售、共享中心、金融后台等产业的招商力度,以高水平招商引资推动高能级产业投资,以高品质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3.调动激发各区县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和建设园区的积极性。一是強化督导考核。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1年度哈尔滨市开发区(产业园区)建设考核办法的通知》(哈政办发〔2021〕8号)已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列入考核指标中,要通过加强对开发区(园区)的考核、排名、通报,督促各区县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二是健全激励机制。增强对区县服务外包产业专项政策支持,通过财政、税收、人才引进等多方面激励措施,激发各区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列入区县重点工作任务,促进区县开发区(园区)的发展,为推进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哈尔滨市商务局

2021-12-4